WFU

2025年11月21日

超慢跑,不是不傷膝蓋?怎麼越跑膝蓋越痛?膝蓋退化可以跑嗎?

作者:蔡宗穎 醫師 (Tsai Tsung-Ying, MD, DC, CIPS)


前言:風靡全台的超慢跑,為何有人越跑越痛?

自從「超慢跑」風潮興起後,許多想運動卻又擔心膝蓋負擔的人趨之若鶩。它的口號是「不傷膝蓋」,但身為骨科醫師,我在門診中卻常常遇到患者跑完超慢跑後,反而抱怨膝蓋疼痛

大家一定會很疑惑:不是說超慢跑對膝蓋衝擊小嗎?怎麼還會越跑越痛呢?

事實上,超慢跑 ≠ 零風險。一旦姿勢不對、肌力不足,低衝擊力的運動仍可能變成高傷害的元兇。

這篇文章,帶您了解:超慢跑的優點、造成膝蓋疼痛常見原因,以及相關注意事項,讓您跑得久,更跑得安全!

💡 不想看文字?請直接觀看影片解說:

第一部:骨科醫師看超慢跑:入門運動的 4 大優點

超慢跑相較於一般慢跑,運動強度較低,但有其獨特的優勢,這也是我們鼓勵大眾嘗試的原因:

  1. 對膝蓋衝擊力較小:由於速度和步幅都小,落地衝擊力低,對膝關節的磨損確實較少。

  2. 提升心肺功能:適合沒有運動習慣或體能較差的人,能循序漸進地鍛鍊心肺功能。

  3. 促進血液循環:對於關節退化初期的患者,超慢跑能有效改善關節循環,減少僵硬問題。

  4. 運動門檻低:不需特殊器材,時間彈性,在家就能練習,更容易養成運動習慣。


第二部:破除迷思!膝蓋越跑越痛的 5 大常見錯誤

超慢跑雖然低衝擊,但當您出現膝蓋疼痛時,極有可能是以下幾個錯誤導致膝蓋承受了不必要的壓力

  1. 暖身不足:運動前沒有針對下肢(尤其是髖關節和踝關節)進行足夠的活動度伸展。

  2. 鞋子:穿著不合適或磨損的鞋子,無法提供足夠的吸震與穩定性。

  3. 跑步姿勢:跑時身體前傾過度、過度抬膝,或沒有遵守正確的落地方式。

  4. 肌力與穩定性不足:這是最常被忽略的重點!當股四頭肌、臀部與核心肌群不夠強壯時,膝蓋的穩定性就會下降,導致關節壓力變大而疼痛。

  5. 運動量突然增加:突然長時間,超過身體目前能負荷的量,導致膝蓋過度使用。

 💡 小小提醒: 當您的膝蓋已經感到「卡卡」或「疼痛」時,請先優先處理疼痛問題,確認結構無虞後再進行運動,才會比較安全。


第三部:超慢跑注意事項

正確的超慢跑,核心技巧在於「減震」和「運用大關節」。請記住以下四個要點:

1. 正確的腳掌落地順序

  • 口訣: 前腳掌落地,後腳跟再著地。

  • 重點: 必須是前腳掌(腳趾根部)先接觸地面,而不是整隻腳掌或腳跟,這能利用腳掌的彈性吸收衝擊。

2. 脊椎與膝蓋的「減震曲線」

  • 口訣: 膝蓋微彎,身體正直微前傾,胸口要挺起來,不能含胸駝背

  • 重點:

    • 膝蓋: 保持輕微彎曲,作為自然的緩衝器,吸收落地衝擊。

    • 脊椎: 必須保持挺直,不可含胸駝背低頭

    • 身體重心: 身體微微前傾,這能確保髖關節多多參與發力,避免跑步只單純依賴抬膝蓋。

3. 專注節奏與步頻

  • 口訣: 穩定維持每分鐘 180 下步頻

  • 重點: 理想步頻為每分鐘 180 步左右。建議搭配節拍器或節奏音樂輔助,這能有效維持低步幅,將衝擊力降到最低。

4. 關於鞋子的建議

  • 在家跑要穿鞋嗎? 我個人建議初學者最好穿著跑鞋。由於現代人腳底筋膜強度通常不足,赤腳跑步容易導致腳掌、小腿筋膜受傷緊繃疼痛。


第四部:安全超慢跑的兩大環節:暖身&疼痛處理

為了讓超慢跑成為真正的「健康跑」,以下兩個環節不可少:

1. 跑前暖身操:啟動下肢與核心

暖身主要目標是放鬆下肢肌群,並增加髖關節、踝關節的活動角度。您可以在跑前進行以下動作:

  • 高抬腿與弓箭步拉伸

  • 踝關節繞圈(不負重)

  • 髖關節繞圈(從內側、前側、外側、後側放鬆)

  • 骨盆繞圈

  • 肩繞圈(放鬆胸肌,保持跑姿肩關節中立穩定)

2. 運動急性疼痛的處理

如果超慢跑當下出現急性疼痛:

  1. 馬上停止運動。

  2. 可以先冰敷,並服用消炎止痛藥幫助症狀舒緩。

  3. 如果紅腫疼痛持續超過 24 小時,請務必尋求醫師檢查,確認膝蓋結構是否受損。

💡 針對運動導致的膝蓋疼痛,初期可透過 X 光或超音波精確檢查膝蓋受傷結構,並調整跑步姿勢、強化下肢核心肌群,搭配物理治療、修復注射治療、護具輔助等治療。

 

📌 結語:從超慢跑到無痛人生

如果您已經嘗試超慢跑,但膝蓋卻開始隱隱作痛,請不要灰心!這不代表您不適合跑步,而是您的身體正在發出重要警告

您需要的不只是調整跑姿,更需要尋求專業檢查,找出疼痛根源,並搭配適合的肌力訓練

讓我們一起用正確的超慢跑,安全開啟您的無痛運動人生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