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0年3月25日

扁平足 ── 缺乏足底平衡及避震器

作者:蔡宗穎 醫師 Tsai Tsung-Ying, MD



小朋友在學校,腳踝常常扭傷,跑步才跑一下子就腳痠沒力氣跑不遠,內側足部有突起感併疼痛,同時合併內八足走路,走路怎麼看都怪怪的,以及常常駝背、姿勢不良,看了很多醫師後,都說肌腱發炎多休息,但都找不出原因。而這正是典型扁平足的症狀你知道甚麼是扁平足嗎


什麼是扁平足Flat feet?


扁平足台語俗稱鴨母,正常的足部結構包括了三個足弓:內縱足弓、外縱足弓和橫弓,和扁平足最有相關的就是內縱足弓。內縱足弓主要的作用是在走路時吸震。一旦內縱足弓塌陷,產生的足部變形就稱為扁平足



由於扁平足造成足內翻而改變了正常步行的姿勢,走路足部壓力集中在內側,外觀看起來走路內八字、腳跟外翻,這會導致日後長期的重心不穩,走路易跌倒,腳踝易受傷,久站久走雙足會痠無力疲勞,足底筋膜炎、膝痛,骨盆歪斜,功能性長短腳,脊柱側彎,斜肩等,就像一棵樹的根基不正,重心不穩,往上長的枝葉方向,自然就會偏離,而產生後續衍生出來的症狀。



扁平足的成因:

先天性成因:
 1. 先天性跗骨黏合或附生舟狀骨:屬於僵硬型扁平足,少見。
 2. 先天性韌帶鬆弛:全身韌帶鬆弛。
 3. 遺傳:扁平足的父母,較有可能生出扁平足子女。

後天性成因包括:
 1. 足部太早承重:未滿10個月之幼兒使用螃蟹車或學步車,讓足部還在不穩定狀態便開始承受重量,以致足弓發育遲緩。
 2. 肌肉韌帶無力:幼兒型扁平足大部份屬小腿肌肉無力,促使足弓塌陷扁平。
 3. 發展遲緩或其他之骨骼神經病變。
 4. 錯誤姿勢:長時間處在跪坐(W形坐姿)的姿勢玩玩具、看電視,會造成足弓發展受阻與X形腿的產生。
 E. 肥胖:體重過重會使足部的壓力增加。


評估方式:

1.   踩足印:觀察足部壓力與足弓發育是否完整。


2.   站姿:觀察其腳內側之足弓有無隆起,或是平貼於地面。


3.  X光檢查
垂直站立後,將 X 光底片放置於兩腳之間並拍得左右兩腳的 X 光片,第五蹠骨下緣的連線和跟骨下緣的連線兩者之間的夾角就是足弓角,如果足弓角大於 165 度,就判斷為扁平足,目前台灣兵役扁平足客觀標準就是量此角度。

4.  單腳站立:單腳站立,且讓著地之大姆趾做伸直翹起的動作,如無法做出上述動作、足弓仍為扁平、並且超過3歲,那可能就是扁平足之高危險群。


怎麼治療

手術:
當扁平足過於嚴重(先天性骨骼融合等),導致行動困難時,可考慮以手術方式矯正,但臨床上還是先以非手術方式治療。

非手術:
1.    觀察:
     一般幼兒扁平足不需做任何治療,只需觀察追蹤即可;兒童扁平的足弓會在 5-7 歲逐漸恢復,最晚在 10 歲之前皆會自然形成(但仍有 5~10%的孩子為扁平足,無法自然恢復)。

2.    肌肉訓練:
     多運動、做肌肉訓練,強化大腿、小腿和足部的肌肉、韌帶使其能發揮支持的功能,塑造正常的足弓。
 赤足在沙地或有坡度之草地上走路、跑步。
● 玩跳繩、踢足球、跳格子、老鷹抓小雞等遊戲,藉由活動與遊戲來誘發足部的發育
 用腳跟走路學企鵝走路,訓練孩子下肢肌力,誘發足弓之形成。
 用腳趾撿拾珠子、扯動毛巾、小紙團、鉛筆,可訓練孩子足部肌肉的肌力、肌耐力。

3.    矯正鞋墊:
     若扁平足已有代償症狀,譬如前面所述,腳踝常扭到、久站久走容易痠、足底筋膜炎、骨盆歪斜、脊椎側彎等,建議須使用矯正鞋墊治療,可以達到支撐、訓練足弓並防止足踝外翻變形;同時讓足部維持在一個正確的位置發育,避免後續發育上的異常。


足弓不正,怎麼運動訓練



矯正鞋墊有用嗎?怎麼選擇?

矯正鞋墊最主要目的,主要是能『訓練』足弓的小肌肉,藉由矯正鞋墊慢慢把足弓訓練撐起來,所以若小朋友足弓不正、扁平足已合併內八足、步態不良、常扭傷跌倒、脊椎側彎、骨盆歪斜,需開始矯正。大人也是一樣,若因足弓問題(不管是高足弓、或是低足弓)而產生的代償症狀,比如說足底筋膜炎、拇趾外翻骨盆前傾、薦髂關節韌帶受傷、肩頸痠痛麻、因姿勢導致神經壓迫等,則建議開始矯正。

若您選的鞋墊有達到『訓練』足弓肌肉的效果,當然會對因結構不穩定造成的症狀,而有所幫助;反之,若鞋墊只是撐住您的足弓而已,沒有達到訓練足弓肌肉的效果,則穿久了足弓肌肉反而會萎縮,反而越穿越嚴重!

而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矯正鞋墊,該怎麼去選擇呢?坦白說,很難去選擇,除了盡量找專業醫療人員評估外,在這提供一個方法給大家做參考,在開始穿矯正鞋墊之前,先踩足印檢查,記錄治療前的足底壓力,等穿了三個月後,再踩一次足印評估足底壓力是否有改善,來決定您所選擇的矯正鞋墊,是否有治療矯正的效果